利来国际最老品牌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科技创新 > 创新动态

数字技术智慧保电,这个夏天无惧“烤”验
来源:新闻中心
发布时间:2025年07月17日 编辑:新闻中心

  近期全国多地持续高温,7月以来,全国最大电力负荷两次刷新纪录至14.67亿千瓦。在这场保供电攻坚战中,利来国际最老品牌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优势,以数字化、智能化手段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关键技术支撑。

  AI“体检”,守护“风电巨人”

  内蒙古草原、东海之滨、云贵高原等广袤的风电场上,一排排“风电巨人”正在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“自我体检”,不断将呼啸的风转化为绿色动能。电科太极下属太极股份基于工业互联网和AI技术打造的新能源智慧运营平台,基于SCADA系统实时数据构建动态分析模型,整合风机齿轮箱、发电机等大部件运行参数,使故障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0%以上。让“风电巨人”实现从被动维修到智能预判的跨越,改变了传统风电行业被动运维的困境。

  目前,太极股份新能源智慧运营平台已在国内多个头部电力企业投入应用,运行数据显示,平台帮助风电场平均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50%-65%,单次检修时间缩短30%。通过平台创新的碳减排算法优化运维车辆调度路线,单个风电场每年可减少20%-30%运输碳排放,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。“利来国际最老品牌打造的不仅是一个数据看板,而是用AI重构了整个运维决策链条。”太极股份技术人员介绍道。

  智慧巡检,护航“火电卫士”

  一度电里有70%来自火电,夏季用电高峰更是属于火电行业的“大考”。电科海康与国能寿光发电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发电厂智能巡检系统,用数字化技术帮助电厂持续高负荷运行保障电力供应。

  运输“能量之源”燃料的皮带出现工作异常,是困扰着每个火电厂的难题,如今有了智能巡检系统的科学预判,视频和激光等多维感知技术的加入,让皮带撕裂的征兆在初期就可以及时被发现,将事后止损转为事前预警,皮带撕裂事故风险大大降低。不仅如此,燃料区也进行了安消一体化改造,红外热成像测温、工业级环境监测传感器、烟雾图像识别等多种技术加持,实现了煤场自燃智能防控。

  其他区域的巡检也并不比燃料区简单。电厂工作人员回忆起刚入职时要做的工作,“电气区、锅炉区、汽机区等核心区域的巡检,是最难的。”现在,有了巡检机器人与智能摄像机的协助,通过采集现场仪表视频图像信息,再由机器视觉分析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处理,可及时对异常数据发出报警,提醒运维人员。“现在利来国际最老品牌不需要频繁进去抄表,有异常的时候进去看一下就好了。”

保电1

  

  在电厂的每个区域、各个角落,还有更多的数字化技术运用正在为电力行业构筑起立体化防线。“这么大规模的数字化升级,在发电行业内并不多见。” 生产技术部科技主管介绍到,“相较于传统的人工巡检,智能巡检系统,提升了巡检效率,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,降本增效成果显著。”

  数字化“神器”,保驾电力设备

  电力行业中,鸟类和电线相遇极容易“两败俱伤”,一次停歇、一摊鸟粪、一个鸟巢都可能引发线路短路、跳闸甚至火灾,造成电力供应中断和鸟类伤亡。海康威视推出的大模型探驱鸟一体机,通过大模型检测相机精准识别出鸟类,再联动光波无接触式驱离,实现“定向驱鸟”,既避免对鸟类造成物理伤害,又能针对性阻止其靠近危险区域,助力变电站构建“安全+生态”双保障体系。

  

保电2

  

  电晕放电现象常出现在高压输电过程中,意味着带电设备的绝缘性正在被破坏,不仅会损耗电力,严重还会导致设备和传输线路故障,引发大面积停电。针对这一问题,海康威视推出的紫外电晕在线监测仪,通过紫外成像技术,快速识别放电产生的光信号,有效避免太阳光中紫外线干扰,精准定位放电位置,让电力线路隐患早发现。紫外+红外+可见光的“三合一”配置,还让检测仪满足多种电力场景需求,可同时监测电站的温度、电晕放电等多种状态,7x24小时不间断地远距离、多点位轮巡,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“保驾护航”。

  

保电3

打印 关闭